Carpodacus rhodochlamys (Brandt, 1843)   红腰朱雀

字段 内容
目名 Passeriformes
目中文名 雀形目
科名 Fringillidae
科中文名 雀科
学名 Carpodacus rhodochlamys (Brandt, 1843)
中文名 红腰朱雀
引证 Pyrrhula rhodochlamys Brandt 1843.Bull Sei.Acad.St.Petersb.,Cl.Phys.-Math.:27(模式产地:阿尔泰山脉).;
俗名 Red-mantled Rosefinch;
鉴定特征     鉴别特征 雄鸟具宽阔的眉纹与眼线,颊羽具华美的白尖;上体具斑纹;而腰部带深粉红色无斑纹;雌鸟无红色,无眉纹和眼线,上体(包括腰)及下体均具浓重的斑纹。
形态描述     形态 (据指名亚种)
    雄性成鸟:额、颊及一宽阔而延伸至颈侧的眉纹概呈带有丝绢光泽的淡玫瑰色,并具发丝状暗色羽干纹;眼前后及头顶、后颈玫瑰褐色,具褐色羽干纹;背、肩及小、中覆羽呈稍褐的淡玫瑰色,羽中央暗褐;腰玫瑰红色;尾羽、飞羽及上体余部羽褐色或黑褐色,尾羽缘以玫瑰色,飞羽缘以淡玫瑰褐色;喉玫瑰色,具珠白色轴纹;外表呈矛状;颈侧灰色;下体余部玫红色,羽缘微灰,下腹色淡;两胁灰色,沾玫红,并具黑色窄纹;尾下覆羽玫红色,羽缘发白,并具暗色轴纹;翼下覆羽和腋羽灰白,羽缘淡玫红色。
    雌性成鸟:眉纹淡灰黄色,仅有少数标本缺如;上体余部淡灰色,具宽的暗褐色条纹;尾羽褐色,具淡色狭缘;下体灰白色,有时胸部沾黄,各羽具宽的浓褐色条纹。
    虹膜茶黑色;上嘴褐色,下嘴黄褐;脚肉褐色。
    量衡度:
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
♂♂(2) 37,38 167,197 14,13 87,84.5 83,79 22.1,21.8
♀(1) — 177.8 14 86.4 73.6 22.6
生物学描述     生态 红腰朱雀生活于海拔2500m左右的山坡灌丛、桧柏林带及高山草地、山岩石壁,冬季则往2000m以下的低处游荡。此鸟虽在冬季也经常鸣唱。一般叫声是一种哀然的喘息声或嗡嗡的哨声,音似“kwee或sgwee”;另外还有一种尖锐的或者是不连贯的“wit”音。食物完全为植物质的,包括各种植物种子,松柏果实和其他植物质。
    繁殖期在6月间。巢多筑于山麓或山岩的石缝中或在小灌木掩蔽底部。巢由干草组成。据CyДИΠOBCKaя 6月间曾在新疆采到2个卵,但未见有测量记录;据ШиитHИков (1949)报道,卵(2枚)的大小为24.2mm×17.5mm和23mm×17.1mm。
    7月换羽,9月开始在巢区进行游荡,冬季远离巢区进行越冬。
分布信息 蒙古北部,阿尔泰山,帕米尔,喜马拉雅山脉西部,巴基斯坦,阿富汗,印度和锡金。
; 仅分布于新疆。;
分类学讨论     亚种分化 本种有3个亚种,分布我国的仅有一个亚种
经济价值     经济意义 红腰朱雀在我国分布区域很窄,数量又少,而且活动于高山石壁,草地和灌丛间,对于农业和林业的益害关系不大。
文献 中国动物志 鸟纲 第十四卷 雀形目(文鸟科、雀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