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duelis cannabina (Linnaeus, 1758)   赤胸朱顶雀

字段 内容
目名 Passeriformes
目中文名 雀形目
科名 Fringillidae
科中文名 雀科
学名 Carduelis cannabina (Linnaeus, 1758)
中文名 赤胸朱顶雀
引证 Fringilla cannabina Linnaeus 1758,Syst.Nat.10,ed.p.182(模式产地:瑞典).; Fringilla bella Brehm 1845,Ibis:348(模式产地:黎巴嫩的贝鲁特).; Acanthis merzbacheri Shalow 1907,Orn.Monatsb.:3(模式产地:天山).;
俗名 Linnet;
鉴定特征       鉴别特征 个体大小和基本羽色与白腰朱顶雀相似,但头灰,翕与背为带黄的褐色;额与胸斑深红色;喉部具条纹,而腰部无红色;展翅时有白色闪现;雌鸟较雄鸟羽色发暗褐,具暗色斑纹,颊与下体苍淡,具暗褐色斑纹。
形态描述       形态 (据新疆亚种)
      雄性成鸟:额基灰色;额深红色;头顶、枕部、颈项和后颈淡灰褐色,而后颈更灰;头顶具不清晰条纹,一些具淡色羽缘;背部为纯栗色;腰羽色淡,具砂棕色羽缘;尾上覆羽黑色,缘以灰白;尾羽黑色,缘以白色;耳羽和头侧发灰,颊部较暗;翼覆羽与背部同色,内侧大覆羽微具淡色缘,小翼羽黑色,缘以褐色;初级覆羽和初级飞羽黑色,除第一枚初级飞羽外均缘以白色;次级飞羽黑色,尖白,羽缘以栗色,内侧者呈纯栗色;喉牛皮黄白色,尖端褐;前颈和上胸深红,而后者色更深浓;胸和腹暗牛皮黄白色;体侧和胁淡红褐色,具暗褐色轴纹,并微沾深红色;尾下覆羽白沾砂牛皮黄色;翼下覆羽和腋羽白色,后者微沾砂牛皮黄色。
      雌性成鸟:体色较暗淡并较褐。一般羽色灰褐,上下体均具暗褐色条纹;两翼和尾羽有一些白色,但头上和胸部完全失去红色而呈砂黄色。
      幼鸟:似雌鸟,但一般具暖皮黄褐色,上、下体具暗褐色斑纹。
      此鸟有明显的季节换羽现象,在繁殖期雄鸟羽色很鲜丽,秋季换羽,雄鸟的红色部分转为皮黄色。
      虹膜褐色;嘴角褐色,基部黄色,嘴峰和嘴尖较暗;脚淡肉色或鲜黄色。
      量衡度:(据Дементьева)(注:见图1)
性别 体重 全长 翅
♂♂(12) 18.9,20.4 146 80.8
(137—162) (76--84.5)
♀♀(4) — 142 78.5
(138—148) (71.5—83)

生物学描述       生态 赤胸朱顶雀为山地鸟类,它在天山地区栖息于800一900m海拔的山区;在俄罗斯多栖于灌木丛的高山草原;在印度却栖于1500m以上高度,但在冬季却下降到低山带。此鸟喜生活于荒地、初开垦地区和多草及灌木交叉地方,而很少在纯农田中。性喜群居,冬季往往集合成大群,就是夏季也成群地在一起繁殖,而且雏鸟出巢后不久即集成群体,性很活泼,动作敏捷,飞翔甚快,但是低飞;当被惊吓时,绕圈飞翔,然后落于小灌木上。叫声是一种急促的“chi-chi-chi-chit”的颤音,还有一种很柔和或降调的”too-tee”,“too-hwee”的叫声;受惊时常发出一种尖锐的“tsooeet”的叫声。歌声是一种柔和、多变而悦耳的莺鸣,并缀以啁啾声和颤音。它总是在灌丛、树或小枝尖上鸣唱,偶尔也在地上。
      关于它的食性报道颇少,仅知它在英国常于荒地上寻找植物种子,尤喜食菊科植物种子。
      赤胸朱顶雀每年繁殖两窝,时间是从4月到夏季,而视气候而异。它的营巢处所变异颇大,一般是在小灌木和小树上,有的却在草丛中或高草中,也偶有筑巢于苇塘中。巢壁由细枝、须根和草茎等编成。内垫以细毛,而在巢底多有一层坚实的驼毛或羊毛,有时有少数鸟羽。
      全窝卵4—6枚,底色蓝白或绿白色,带有褐色或紫褐色斑点和条纹,但有的卵斑纹颇浓,有的很淡,有些卵完全没有。
      卵之大小(100枚):平均为18.04mm×13.31mm。最大为19.8mm×13.6mm和18.6mm×14.2mm,最小为16.3mm×13.4mm和17.5mm×12mm。
分布信息 欧洲,东至西伯利亚西部,南至北非和亚细亚,冬季见于埃及,伊拉克,巴基斯坦和印度。
; 新疆天山特克斯河谷、北部阿勒泰、西部喀什和中部博格多山(繁殖鸟)。
;
分类学讨论       亚种分化 世界共有5个亚种,我国仅见一个亚种
经济价值       经济意义 关于此鸟的食性知道的较少,它又是山区荒地的鸟类,而且它又不到纯农田中去,因此,它对于农业和林业的关系似乎不大。
文献 中国动物志 鸟纲 第十四卷 雀形目(文鸟科、雀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