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ophona migratoria migratoria Hartert, 1910   指名亚种

字段 内容
目名 Passeriformes
目中文名 雀形目
科名 Fringillidae
科中文名 雀科
学名 Eophona migratoria migratoria Hartert, 1910
中文名 指名亚种
引证 Eophona melanura migratoria Hartert 1910,Vog.Bal.Faun.1:59(模式产地:Sidemi).;
鉴定特征     鉴别特征 体形和羽色与黑头蜡嘴雀相似,但略小。雄鸟头部全黑;翼黑色而带白斑;体羽余部近灰色,上体较暗,腹侧各具焦黄色斑。雌鸟除翼和雄鸟同色外,体羽大致呈灰色。
形态描述     形态 (据指名亚种)
    雄性成鸟:整个头部自嘴基至枕部以及头侧、颏、喉和颈侧均辉黑色;后颈、肩、背概暗灰褐色;腰、尾上覆羽较淡;中央尾羽亮黑,其余尾羽黑,而内翈稍显褐色,小覆羽灰褐;大、中覆羽亮浅紫黑色,小翼羽黑褐,初级覆羽辉黑而具白色羽端;飞羽亮紫黑色,内翈黑褐,外侧初级飞羽末端白色,内侧者具狭小白色端斑;外侧次级飞羽具白色羽端;下喉、胸和上腹浅灰色而略沾焦黄色;下腹及尾下覆羽白色;两胁和腹侧焦黄色;翼下覆羽和腋羽黑色,尖端具白色窄缘。
    雌性成鸟:头部灰褐色;头侧、耳羽至喉银灰色;背、肩及三级飞羽灰黄褐色,腰及尾上覆羽近银灰色;尾羽灰褐色;翼覆羽概灰褐色;内侧次级飞羽灰黄褐色,外侧次级飞羽尖端带白色;初级飞羽外翈末段和羽端均具白缘;下体较雄白色淡,灰色较明显;腹侧和两胁微带焦黄色。
     雄性幼鸟:翼和尾羽与雄鸟同色,但黑色较暗。
    雌性幼鸟:大体与雌性成鸟相似,但上体色泽较浅,从头至腰均呈浅灰色;喉和腹部近白色;腹侧和两胁无焦黄色。
    虹膜浅红褐色;嘴橙黄色,在繁殖期嘴基、会合线和尖端呈蓝黑色;脚肉色。
    量衡度:
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
♂♂(10) 50.0 187.0 19.3 98.0 77.5 21.5
(45—55) (176—198) (18--20.5) (95—101) (76—84) (20—23)
♀♀(8) 42—45 174—190 17—20 93—99 68—78 20—23
分布信息 黑龙江北部黑河,吉林长白山,辽宁草河口、朝阳,内蒙古北部扎兰屯、东南部赤峰,河北东北部和中部(繁殖鸟);河北南部,陕西,山东,河南,安徽,浙江,湖南,云南西北部,贵州(旅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冬候鸟)。
; 西伯利亚东南部,日本和朝鲜半岛等地。
;
文献 中国动物志 鸟纲 第十四卷 雀形目(文鸟科、雀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