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Passeriformes |
目中文名 | 雀形目 |
科名 | Dicruridae |
科中文名 | 卷尾科 |
学名 | Dicrurus macrocercus cathoecus Swinhoe, 1871 |
中文名 | 普通亚种 |
引证 | Dicrurus cathoecus Swinhoe,1871,Proc.Zool.Soc.london,377(模式产地:海南岛及台湾省;限于中国南部,据 Hartert).; |
鉴定特征 | 鉴别特征 通体深辉黑色,具铜蓝绿色金属光泽;嘴形侧扁,在鼻孔处其宽度与厚度相同;尾羽呈深叉状,最外侧一对尾羽仅稍卷曲,其与中央尾羽末端之距超过跗蹠长度的二倍;头顶额无发冠。 |
形态描述 | 形态 (据普通亚种标本) 雄性成鸟(繁殖羽):全身羽毛呈辉黑色;前额、眼先羽绒黑色(在个别标本的嘴角处具一污白斑点,但不甚明显)。上体自头部、背部至腰部及尾上覆羽,概深黑色,缀铜绿色金属闪光;尾羽深黑色,羽表面沾铜绿色光泽;中央一对尾羽最短,向外侧依次顺序增长,最外侧一对最长,其末端向外上方卷曲,尾羽末端呈深叉状;翅黑褐色,飞羽外翈及翅上覆羽具铜绿色金属光泽。下体自颏、喉至尾下覆羽均呈黑褐色,仅在胸部 铜绿色金属光泽较著;翅下覆羽及腋羽黑褐色。 雌性成鸟:体色似雄鸟,仅其羽表沾铜绿色金属光泽稍差。 幼鸟:采自北京(9月2日)、四川马边(11月3日)、海南白沙县(1月2日)、福建闽清(12月2日)等地。体羽黑褐色,背、肩部羽端微具金属光泽;自上腰至尾上覆羽呈黑褐色,后者具污灰白色羽端,呈鳞状斑缘;尾羽黑褐色;翅角污灰白色。下体腹、胁和尾下覆羽黑褐,均具污灰白色羽缘;个别标本尾下覆羽基部黑褐,具灰白色羽端长达11mm,外观呈污灰白色(海南新村5月15日——琼65—322号标本)。 雏鸟:巢内雏鸟全身被暗褐黑色绒毛羽。 虹膜棕红色:嘴和脚暗黑色;爪暗角黑色。 量衡度: 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 ♂♂(24) 49.5 276.1 26.9 142.7 147.9 21.2 (43—65) (235—300) (24—29) (135—152) (133—157) (20—23) ♀♀(23) 49.3 271.6 26.2 138.4 142.7 20.8 (42—57) (250—285) (23—28) (133—144) (129—150) (19—22) |
分布信息 | 国内分布自东北黑龙江、南部旅顺,内蒙古赤峰、下洼,华北各省,西至陕西,四川合川及西南部,西藏东南部、南部、察隅、樟木(夏候鸟);长江流域以南地区,西抵云南西部,贵州南部(夏候鸟、旅鸟);云南东南部,海南岛(留鸟)。 ; 国外分布于阿穆尔河和乌苏里斯克(双城子)以北地区(偶见迷鸟);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马来半岛(旅鸟、冬候鸟)。 ; |
文献 | 中国动物志 鸟纲 第九卷 雀形目 太平鸟科—岩鹨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