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rthia familiaris Linnaeus, 1758   旋木雀

字段 内容
目名 Passeriformes
目中文名 雀形目
科名 Certhiidae
科中文名 旋木雀科
学名 Certhia familiaris Linnaeus, 1758
中文名 旋木雀
俗名 爬树鸟;
鉴定特征     鉴别特征 上体棕褐色,各羽具白色羽干纹;腰和尾上覆羽红棕色;尾羽黑褐,外侧羽片具淡棕色宽缘;飞羽黑褐,中部贯以二道淡棕色带斑,羽端棕白;翅上覆羽黑褐,羽端棕白;下体白色。
形态描述     形态(据西南亚种)
    雄性成鸟:眉纹棕白色,后部稍宽,延伸至枕部;眼先、颊和耳羽棕白杂褐色;额、头顶、后颈以至上背呈暗棕褐色,具棕白色羽干纹;肩部色淡,棕白色羽干纹较宽;下背、腰和尾上覆羽红棕色;尾羽黑褐,外侧羽片宽缘以淡棕色,羽干淡棕;飞羽黑褐,除外侧4 枚初级飞羽外,其余初级飞羽和次级飞羽的中部具淡棕黄色斑,外侧羽片近端具浅棕色斑,羽端棕白;三级飞羽的内侧和外侧羽片均狭缘以棕色,羽端棕白;初级覆羽黑褐,羽基淡棕黄色;大覆羽黑褐,外侧羽片具棕褐色宽缘,羽端棕白;中覆羽黑褐,羽端棕白;小覆羽浅褐色,羽端色淡;颏、喉、胸、腋羽和翅下覆羽均丝白色,腹和上胁白而沾乌灰色;下胁和尾下覆羽暗烟棕色。
    雌性成鸟:羽色与雄鸟相似。
    幼鸟:6月26日采自四川峨眉山和8月12日采自四川宝兴的幼鸟,羽毛较松散;羽色与成鸟略似,但较暗;眉纹和下体均呈淡乌灰色。
    虹膜暗褐;上嘴黑褐,下嘴粉红色;脚褐色。
    量衡度:
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
♂♂(8) 8-12 125-155 13.8-18.4 65-70.4 59.7-80 15.3-17
♀♀ (4) 8-10 120-148 13.2-17.7 61-67 61-68.5 16.2-17
*5♂♂,2♀。

生物学描述     生态 此鸟多单个或成对活动于高山阔叶、针叶或混交林间,在山丘林缘或开阔的田野亦能见到。生活习性与啄木鸟相似,停息时用坚硬的尾羽支撑身体,常在树干上作螺旋式攀援,仔细地寻觅食物,经常由一株树飞至另一株树。剖检四川8—12月的6个鸟胃,内容物全为昆虫的有5胃,仅1胃的昆虫碎片占10% ,余为植物碎片,在防治森林害虫方面有一定益处。
分布信息 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湖北、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四川、云南和西藏等省、区(留鸟)。
; 欧洲至苏联西伯利亚,蒙古,朝鲜,日本,印度至缅甸和北美洲等地。
;
分类学讨论     亚种分化 旋木雀计分化为23个亚种,国内有5个亚种。
文献 中国动物志 鸟纲第十三卷 雀形目 (山雀科绣眼鸟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