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Lariformes |
目中文名 | 鸥形目 |
科名 | Laridae |
科中文名 | 鸥科 |
学名 | Sterna albifrons sinensis Gmelin, 1788 |
中文名 | 普通亚种 |
引证 | Sterna sinensis Gmelin,1788,Syst.Nat.,ed.13,1:608 (China).; |
形态描述 | 形态 (依据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上海自然博物馆、复旦大学采 自东北、福建、上海、海口的普通亚种标本描述) 成鸟夏羽:自上嘴基沿眼先上方达眼和头顶前部的额为白色,头顶至枕及后颈均黑色;背、肩、腰淡灰色,尾上覆羽和尾羽白色;眼先及穿眼纹黑色,在眼后与头及枕部的黑色相联;眼以下头侧、颈侧白色;翼上覆羽灰色,与背同色;第1—2枚初级飞羽黑褐色,第1枚的羽干白色,内翈羽缘有宽阔的楔形白斑,至羽端逐渐消失,第2—3初级飞羽羽干淡褐色,第3—5枚初级飞羽银灰色,内翈先段稍沾黑灰,羽缘白色,其余飞羽灰色;颏、喉及整个下体包括腋羽和翼下覆羽全为白色。 成鸟冬羽:与夏羽相似,头顶白色向后方扩大,黑色变淡变窄向后退缩。 幼鸟:头顶部褐白斑驳,后枕黑褐色,上体灰色,因各羽具有褐色羽缘或大片褐色而使上体缀有褐色横斑和皮黄色或白色羽缘,尾较短,白色,端部褐色。 虹膜褐色;夏季嘴黄色,尖端黑色;冬季嘴黑色,基部黄,夏季脚橙黄色,冬季黄褐色或暗红色。 量衡度 (mm,g;据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上海自然博物馆和复旦大学的标本) 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尾 跗蹠 ♂♂(12) 56 235 28.9 177 81 17.3 (42—72) (210—265) (25.5—29) (165—185) (62—108) (16.9—18) ♀♀(7) 47 223 26.8 171 73 16.9 (44—53) (203—245) (23.5—30) (163—184) (57—105) (16.2—19) |
分布信息 | 分布于北京(通县、顺义、张辛水库、长辛店)、辽宁(熊岳、双台河口、朝阳)、吉林(长白山、珲春、延边、吉林、长春、四平、白城)、黑龙江(逊克、齐齐哈尔、 扎龙、哈尔滨、牡丹江、帽儿山)、江苏(射阳)、浙江(浙东沿海、浙南平原、杭州、温州、瓯海、丽水)、福建(邵武、长乐、连江)、山东(威海)、湖北、海南(海口、 陵水、莺歌海)、四川(长寿湖、仁寿)、云南(耿马、孟定)、陕西(周至)、台湾(台北挖子尾、关渡、宜兰兰阳溪口、台中大肚溪口、彰化、澎湖、兰屿、高雄高屏溪口) (繁殖鸟、夏候鸟);河北(北戴河、港养地区)、内蒙古(达赉湖、伊克昭盟)、辽宁(丹东)、黑龙江(兴凯湖)、上海(崇明)、江苏(云台山区)、安徽(华阳)、江西(鄱 阳湖、丰城、抚州)、山东(长山列岛、青岛、东平湖)、重庆、四川(长寿、南充、泸县、乐山)、台湾(基隆、宜兰、桃园、新竹、花莲、嘉义、台南、台东、高雄)、南海(东沙群岛东沙岛)、香港(旅鸟)。 ; |
文献 | 中国动物志.鸟纲第五卷.鹤形目.鸻形目.鸥形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