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amator jacobinus (Boddaert, 1783)   斑翅凤头鹃

字段 内容
目名 Cuculiformes
目中文名 鹃形目
科名 Cuculidae
科中文名 杜鹃科
学名 Clamator jacobinus (Boddaert, 1783)
中文名 斑翅凤头鹃
引证 Cuculus jacobinus Boddaert, 1783, Tabl. Pl. enlum., 53(模式产地:印度科罗曼德尔海岸)·;
俗名 Pied-winged Crested Cuckoo; 斑凤头郭公; 斑凤头鹃;
鉴定特征     鉴别特征 和前一种区别在羽冠较短;翅黑色而具一大白斑;尾具白端;下体大致白色。
形态描述     形态 (依据指名亚种)
    成鸟 上体及头侧、翅、尾等黑色,具铁绿色亮辉,初级飞羽具一白色带斑贯通内、外翈(第一枚仅见于内翈);尾羽端部具白斑,两侧者形宽,中央者较狭;下体白色、淡灰白或略带棕黄色。
    幼鸟 与成鸟对应部分的褐色为黑色替代;尾白斑沾棕且形小;颏、喉棕灰;翼上覆羽具棕灰色羽缘;羽冠不发达。
     虹膜褐至红褐色;嘴黑色;脚灰蓝黑色。
    量衡度:(据Ali et Ripley, 1969):
性别 嘴峰 翅 尾 跗蹠
♂♂(12) 25-28 146-155 156-176 25-28
♀♀(8) 25-28 144-155 156-169 25-28
生物学描述     生态 是林栖性鸟类,在各种环境的树林、竹、灌丛均可见到,尤其是在旱地的、较开阔地带的疏林中更常见,飞行速度较前一种慢;叫声为二声一度,带粗糙的金属声,偶尔也发出富有音韵的鸣声。食性与红翅夙头鹃相似。其繁殖情况在中国未获得资料,Baker(1927)及Ali et Ripley (1969)谓它们寄卵于低地和山脚繁殖的鹛类Timalis spp.,噪鹛 Garrulax spp.,鹎类Pycnonotus spp.,地鸫类Geocichla spp.,雀鹛类Alcippe spp.,伯劳类Lanius spp.,燕尾类Enicurus spp等的巢中,自1月至9月均见到斑翅夙头鹃的卵。
分布信息 见于西藏南部(6月)。; 非洲及土耳其、巴勒斯坦、阿富汗、印度、斯里兰卡、缅甸等。
;
分类学讨论     亚种分化 斑翅夙头鹃有2个亚种分化,我国只有1个亚种。
经济价值     经济意义 嗜吃松毛虫和白蚁,为森林益鸟。此外,它又是较美观的鸟,可供饲养。只是数量较稀少。
文献 中国动物志 鸟纲 第六卷 鸽形目 鹦形目 鹃形目 鸮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