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cyon smyrnensis (Linnaeus, 1758)   白胸翡翠

字段 内容
目名 Coraciiformes
目中文名 佛法僧目
科名 Alcedinidae
科中文名 翠鸟科
学名 Halcyon smyrnensis (Linnaeus, 1758)
中文名 白胸翡翠
引证 Alcedo smyrnensis Linnaeus,1758,Syst.Nat.,ed.10,1:116(非洲及亚洲;土耳其:Amyrna).;
俗名 White-breasted Kingfisher; 白胸鱼狗; 苍翡翠; 翠碧鸟; 翠毛鸟; 鱼虎;
鉴定特征     鉴别特征 它具赤栗色的头与蓝绿色的背和翼、尾等,均极易与蓝翡翠相区别。
形态描述     形态 (依据华南亚种描述。)
    成鸟 头、后颈、上背棕赤色;下背、腰、尾上覆羽、尾羽亮蓝色。翼也亮蓝色,但初级飞羽端部黑褐色,中部内羽片为白色,飞时形成一大白斑;中覆羽黑色;小覆羽棕赤色。颏、喉、前胸和胸部中央白色;眼下、耳羽、颈的两侧、胸侧、腹、尾下覆羽棕赤色。
    虹膜褐色;嘴、脚珊瑚红或赤红色。
    量衡度(mm,g)(注:见图1)
量衡度(mm,g)
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
♂♂(5) 89.6 264.8 50.8 117.2 75.8 16.7
(85—93) (251—285) (40—56) (115—122) (70—83) (16—17.3)
♀♀(5) 96.6 286.3 55.4 122.6 82.6 15
(90—100) (272—300) (51—58) (117—128) (76—88) (14—16.2)
生物学描述     生态 平时常见于平原和丘陵的树丛中或沼泽附近,也常停息在电线上或竹林中飞行疾而不远,且成直线状。叫声如笛,音长而甚尖锐,响彻甚远。
    此鸟虽属于啄鱼的鸟类,但觅食并不仅在水中,还常在地面上。所吃的东西并非鱼类,主要为昆虫、螃蟹、蛙、蜥蜴、蠕虫等,几乎无论何物,随捕随吃。动物研究所曾在湖南宜章剖验2只鸟,其中一只完全吃螃蟹,另一只的胃中全为昆虫碎片。在云南南部所采的一鸟,曾吃蝼蛄、蟹和蜈蚣等。La Touch曾在厦门采得1只吃了老鼠的白胸翡翠。在印度一带,据Baker(1927),此鸟主要吃蝗虫之类。
    繁殖时,叫声宏亮,常在将行营巢处往返疾飞,狂叫不休,也常栖于高树无叶的裸枝上喋喋高鸣。
    巢营于较大的溪流或河流堤岸,或在距水甚远的山坡崩塌处或山丘坟墓的隧道中,自海平面附近直至海拔甚高的山上,这些隧道是由一对繁殖鸟自己挖成的。据Baker对H.s.fusca 的记载,它们有时也利用天然洞穴,而用含泥的苔藓把穴口缩小。巢穴长达45—60 cm,从不更深,在其端处有一扩大的部分,而卵则产于此扩大部的裸露土上。产卵在4—5月间,每年通常仅一窝,每窝5枚以至6—7枚。卵几圆形,呈纯白色,而往往在其端处有白垩色细纹。
分布信息 从土耳其经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缅甸等。; 中国南部地区西自四川西南部、云南西部,向东至福建、台湾,南至海南。
;
分类学讨论     亚种分化 本种有6亚种,我国仅有1亚种。
经济价值     经济意义 活鸟华丽,可饲供观赏。身上翠羽可供嵌镶钮扣和其他饰品。
文献 中国动物志 鸟纲 第七卷 夜鹰目 雨燕目 咬鹃目 佛法僧目 鴷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