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ryle lugubris (Temminck, 1834)   冠鱼狗

字段 内容
目名 Coraciiformes
目中文名 佛法僧目
科名 Alcedinidae
科中文名 翠鸟科
学名 Ceryle lugubris (Temminck, 1834)
中文名 冠鱼狗
引证 Alcedo lugubris Temminck,1834,in Temminck et Laugier,Pl.col.Ois.,92:图版548(日本:长崎).;
俗名 Crested Kingfisher; Greater Pied Kingfisher; Pied Kingfisher; 大啄鱼; 花钓鱼郎; 花鱼狗;
鉴定特征     鉴别特征 头顶、头侧及羽冠概为黑色而杂以白点,羽冠中和后头羽白而杂以黑点;上体暗灰黑色,满缀白色点斑和横斑;胁及腹侧色白而有黑斑;下体余部纯白。
形态描述     形态 (依据普通亚种描述。)
    成鸟 头有大羽冠,黑色,具许多白色椭圆或其他形状大斑点,羽冠中部基本全白色,只有少许白色圆斑点;嘴下、枕、后颈白色;背、腰、尾下覆羽灰黑色,各羽也具许多白色横斑。翼黑色,初级飞羽各羽具许多不太圆的白色圆斑,次级飞羽各羽具许多整齐的白色横斑。颏、喉白色,嘴下有一黑色粗线延伸至前胸。前胸黑色,具许多白色横斑;下胸、腹、短的尾下覆羽白色;长的尾下覆羽和两胁似前胸,为黑白相间。
    虹膜褐色;嘴角黑色,上嘴基部和先端淡绿褐色;脚肉褐色。
    量衡度(mm,g)(注:见图1)
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
♂♂(5) 302 398 64.6 187.8 119 10.64
(264—326) (389—406) (61—67) (183—193) (112—130) (8.5—12.0)
♀♀(5) 293 387.8 60.6 188.2 116.2 8.7
(278—312) (375—407) (57—64) (183—193) (110—121) (8—9)
生物学描述     生态 栖于低山和山脚平原地带的江河与湖沼边,常沿着溪河中央直飞,边飞边叫,反复发出“kwep”的叫声;有时亦见其站立在河岸上或田地上的乔木处,静候饵物;一见鱼游过,立即潜入水中捕捉,然后飞到高大树上去。有时把捕获物放在栖木上不断摆弄,有时还将鱼抛起来,然后用嘴接住吞下去。食物为鱼、虾。在秦岭10月剖析两胃,内为虾和蟛蜞等,其中之一满胃是虾。
    繁殖期在5—6月。巢常营于山区溪流、湖泊等的陡岸和悬崖上,有时也在堤坝和田坎上挖洞为巢。每窝产卵3—7枚,以5—6枚较为常见。卵为椭圆形,白色。据赵正阶等(1988)报道,20枚卵平均大小为38.5×32.5 mm。
分布信息 广泛分布于东南亚。; 从辽宁西南方向经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四川至云南的以东广大地区,包括海南。
;
分类学讨论     亚种分化 本种有3亚种,我国有2亚种。
经济价值     经济意义 所吃的食物都是小鱼和小虾,对人类没有什么害处;而它的羽色优雅,为人们所喜爱;民间传说其肉有药用价值,但未经科学验证。
文献 中国动物志 鸟纲 第七卷 夜鹰目 雨燕目 咬鹃目 佛法僧目 鴷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