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ron sphenura sphenura sphenura (Vigors, 1832 (1831)   指名亚种

字段 内容
目名 Columbiformes
目中文名 鸽形目
科名 Columbidae
科中文名 鸠鸽科
学名 Treron sphenura sphenura sphenura (Vigors, 1832 (1831)
中文名 指名亚种
引证 Sphenura sphenura yunnanensis, Peters, 1961,3: 12.; Sphenocercus sphenurus yunnanensis La Touche, 1921, Bull. Brit. Orn. Cl., 42: 13(模式产地:云南东南部);1931 -34,2: 205一206.; Treron sphenura yunnanensis,郑作新,1976,259;郑作新等,1983, 115; de Schauensee, 1984, 255.; Vinago sphenura Vigors, 1832, (1831), Proc. Comrtt. Zool. Soc. London, 173(模式产地:喜马拉雅山脉地区).; Sphenura sphenura sphenura, Peters, 1961,3: 12.;
形态描述     鉴别特征 尾张开时呈钝角的楔形;第三枚初级飞羽内翈无凹入处;最外侧二对尾羽有黑色次端斑。雄鸟背及翅上有栗色区。
     形态 (依据云南所采指名亚种标本)
    雄性成鸟 头、颈亮黄绿色,头顶沾棕橙色;背、肩及大覆羽的一部分自绿转灰色,背肩部微沾栗红色;下背至尾上覆羽暗绿至橄榄绿色;中央尾羽橄榄绿色;外侧尾羽渐转灰绿至灰黑色,最外侧二对具宽阔的黑色次端斑,及形较窄狭的灰色端斑。翼上大覆羽的基部及中、小覆羽紫红栗色,形成翼上一大块斑,但翼弯处以及翼下覆羽、腋羽等同为石板灰色;初级覆羽及飞羽黑色,大覆羽、初级覆羽及初、次级飞羽各外侧几枚的外翈端段具狭形的黄色边缘。下体亮绿黄色,但胸为略沾绿的橙黄色,各羽基更多少沾橙粉红色,体侧、尾下覆羽及覆腿羽绿黑色而具黄色的羽端或外缘,长的尾下覆羽则周围有宽阔的黄色至棕黄色边缘。
    雌性成鸟 上体的绿色部分较雄鸟的暗晦,并以暗绿色代替了雄鸟的栗色;头顶及胸部为淡绿黄色代替了雄鸟的橙色。
    幼鸟似雌成鸟。
    虹膜外圈红色,内圈蓝色;眼周裸皮浅蓝色;嘴端灰沾橙色,基部浅蓝;脚珊瑚红色。
    量衡度:(注:见图1)
分布信息 四川西南部和中部,西藏南部察隅、墨脱、聂拉木,云南西部至南部,广西西北部西林,湖北神农架(留鸟)。
; 自印度北部、中南半岛南部至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爪哇及龙目岛。;
文献 中国动物志 鸟纲 第六卷 鸽形目 鹦形目 鹃形目 鸮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