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段 | 内容 |
---|---|
目名 | Ciconiiformes |
目中文名 | 鹳形目 |
科名 | Ardeidae |
科中文名 | 鹭科 |
学名 | Gorsachius magnificus (Ogilvie-Grant, 1899) |
中文名 | 海南[夜]鳽 |
引证 | Nycticorax magnifica Ogilvie-Grant,1899,Ibis(7)5:586(模式产地:中国海南五指山).; |
俗名 | Chinese Night Heron; White-eared Night-Heron; 海南虎斑(开鸟); |
形态描述 | 鉴别特征 头及羽冠黑色,眼后有白纹,颈侧淡黄褐色,上体暗褐色,下体具褐白相间的条纹。 形态 雄性成鸟:头顶及羽冠黑色,眼后具一白色条纹,延伸至耳羽上方,颊黑,颏、喉白色,中央杂有一条黑斑纹,颈侧棕黄色,后颈色浓。上体棕黑色,羽干色稍淡。下体白色、具黑棕色羽缘斑,故呈斑驳状,尾下覆羽几白色。 雌性成鸟;头顶及上体不及雄性色深,冠羽亦不及雄性明显。下背、腰及翼上覆羽的羽端均具白色点斑。后颈棕灰色,颏、喉白色,下体余部与雄性相似。 嘴黑褐色,下嘴基部黄色。 量度:(注:见图1) |
生物学描述 | 生态 栖息于山间河谷及附近水域,晨昏活动。据1987—1991年统计,没有此种鹭越冬种群的报道,数量趋向灭绝(Perennou et al.,1994)。1990—1993年,在广西南部的隆安、武鸣两县曾三次发规海南[夜](开鸟)的踪迹(中国鸟类学会水鸟组,1994)。 |
分布信息 | 海南、广西为留鸟;安徽、浙江、福建为夏候鸟或旅鸟; |
分类学讨论 | 分类讨论 至今未见有亚种分化。 |
经济价值 | 经济意义 因其种群数量现甚稀少,已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1990年被世界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红皮书列为濒危物种。 |
文献 | 中国动物志.鸟纲第一卷.潜鸟目.鸊鷉目.鹱形目.鹈形目.鹳形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