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ygnus cygnus (Linnaeus, 1758)   大天鹅

字段 内容
目名 Anseriformes
目中文名 雁形目
科名 Anatidae
科中文名 鸭科
学名 Cygnus cygnus (Linnaeus, 1758)
中文名 大天鹅
引证 Anas cygnus Linnaeus.1758, Syst.Nat.ed.10, 1: 122(模式产地:瑞典)。;
俗名 白鹅(河北、内蒙古等地和东南通名); 鹄(古通名); 咳声天鹅(河北、内蒙古等地和东南通名);
形态描述 鉴别特征 遍体雪白;嘴基两侧黄斑沿嘴缘向前伸于鼻孔之下;颈修长,在水面上经常直伸。身体的整个比例都比小天鹅大。
形态 (据指名亚种)
成鸟(繁殖羽):雌雄同色,雌略小于雄;全身洁白,仅头稍沾棕黄色。虹膜暗褐色;嘴黑,上嘴基部两侧的黄斑前伸至鼻孔之下;跗蹠、蹼、爪均黑色。
量衡度:
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
♂♂(2) 7.000-7,150 1,215-1,482 107-108 580-595 150-160 106-107
OO (2) — — 104-114 610-632 163-178 105-107
生物学描述 大天鹅常栖居于多蒲苇的大型湖泊中,食料较丰富的池塘、水库里也常见到它们的踪迹。一般成对活动,雏鸟孵出后一直跟随亲鸟,直到迁往越冬地。南迁时,经常组成6—20余只小群,队列呈“一”字形或“人”字形。鸣声响亮,音似“ho-ho”或“houk”。在南方,它们常和小天鹅混群,但无论是在取食或休息时都保持着成对的现象。越冬地区,大天鹅虽不是优势种,但在洞庭湖、波阳湖一带,以及长江中的沙洲上到处可见。关贯勋等于1960年11月31日下午2—3时在洞庭湖北岸进行数量统计时,共见到23群计431只天鹅飞过,其中包括小天鹅。
食物主要有水生植物的种子、茎、叶和杂草种子,也兼食少量的软体动物、水生昆虫和蚯蚓等。大天鹅的嘴强大,掘食能力强,能挖食埋藏在淤泥下0.5米左右的食物。据湖南省华容县隆西公社全福大队的狩猎队反映,在天鹅的胃中发现有大量的野菱角、莲藕和砂砾等。寿振黄1934年剖检一只大天鹅胃中有150个胡颓子(Elaegnus)和砂砾。
分布信息 在国外,繁殖在欧亚大陆北部及北美洲的西北部;越冬于亚洲中部、欧洲、非洲西北隅及北美洲西北的部分地区。
; 繁殖于我国北部、越冬于华中及东南沿海。;
分类学讨论 共有两个亚种。我国境内只有一亚种,即:指名亚种 Cygnus cygnus cygnus (Linnaeus)
经济价值 大天鹅是我国珍禽之一,已列为我国保护对象。
文献 中国动物志 鸟纲 第二卷 雁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