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as crecca crecca Linnaeus, 1758   指名亚种

字段 内容
目名 Anseriformes
目中文名 雁形目
科名 Anatidae
科中文名 鸭科
学名 Anas crecca crecca Linnaeus, 1758
中文名 指名亚种
引证 Anas Crecca Linnaeus, 1758, Syst. Nat., ed. 10, 1:126(模式产地:瑞典)。;
形态描述 形态 (根据指名亚种)
雄性成鸟(繁殖羽):自眼周向后有宽阔的黑褐闪绿的带纹,经耳区而左右相并连于后颈基部;头和颈的余部都是深栗色,仅颏和额基浅黑褐;自上嘴基部至眼下还有狭窄浅棕近白色的纵纹,此纹在眼后延伸约20毫米,介于绿色带斑和栗色部分之间;上背、两肩的大部分及两胁等均为黑白相间的虫蠢状细纹;下背和腰暗褐色,各羽边缘较淡;尾上覆羽黑褐色,羽毛边缘浅棕色;尾羽相同,但褐色稍浅;外侧肩羽乳白以至淡黄色,外羽片的边缘绒黑色,形成宽阔的块状斑;两翅的表面大都暗褐色,大覆羽具有浅棕色或白色端斑;次级飞羽外侧数枚的外羽片呈绒黑色,内侧数枚的外羽片为金属翠绿色,形成翼镜;最内一枚的外羽片灰白色,也有宽阔的绒黑色边缘;次级飞羽均具有白色或棕白色的狭端。这样一来,翠绿色的翼镜前后均有白边(前方的白边为大覆羽的端斑),内外侧均为绒黑色,因而特别明显。胸部棕白色,满布以黑色小圆点,下胸较上胸稀少:腹部也是棕白色,下腹微呈暗褐色虫蠢状细斑;中央的尾下覆羽绒黑色,两侧覆羽在前的也是绒黑色,在后的为乳黄色。
雌性成鸟(繁殖羽):头顶和后颈均棕色,满布以黑色粗纹;头和颈的两侧也是这样,但棕色向下渐淡,黑纹变细;颇、喉及前颈均白,而杂以褐色点斑。体躯背面黑褐,各羽具有棕黄色“V”形细斑和棕白色边缘,背以下的“V”形斑较短而不著。两翅与雄性相似,但翼镜较小些;尾羽暗褐,而具白色狭边。下体与雄鸭相似,但两胁和下腹均无虫蠢状细斑,两胁具褐色“V”形粗斑,下腹微杂以淡褐色小圆斑;尾下覆羽白,而具有褐色轴纹。
虹膜淡褐色;嘴黑色、下嘴较淡:跗蹠棕褐,爪黑色。
生物学描述 繁殖遍于欧亚大陆的北部,越冬在亚洲南部及非洲北部。
文献 中国动物志 鸟纲 第二卷 雁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