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ynops cyanurus cyanurus Liu,Hu et Yang, 1962   蓝尾蝾螈指名亚种

字段 内容
目名 Urodela
目中文名 有尾目
科名 Salamandridae
科中文名 蝾螈科
学名 Cynops cyanurus cyanurus Liu,Hu et Yang, 1962
中文名 蓝尾蝾螈指名亚种
引证 Cynops cyanurus Liu,Hu et Yang, 1962; Cynops cyanurus cyanurus Fei and Ye, 1983;
形态描述
鉴别特征 本种与东方蝾螈 Cynops orientalis 相似。但蓝尾蝾螈背脊显然隆起,皮
肤上痣粒较明显,外掌、蹠突锥状;眼后角下方有一橘红色圆斑;雄螈尾部蓝色。本亚
种与楚雄亚种 Cynops c.chuxiongensis 的主要区别是前者尾腹鳍褶下缘均为橘红色,其上
无波浪状黑色斑纹;而后者有黑色波浪状斑纹。
形态 依据贵州水城(17雄、13雌及卵)标本。
成体:雄螈全长78mm,雌螈87mm左右。头较扁平,躯干浑圆,背脊明显隆起。
头长大于头宽;吻端钝圆,突出于下唇;吻棱较明显,鼻孔极近吻端,吻长略大于眼径
口裂恰在眼后角后下方;上唇褶在近口角处较明显,掩盖下唇的后部;上、下颌有细齿,
犁骨齿两列呈“∧”形;舌小而厚,卵圆形,前、后端与口腔底部相连,两侧游离。















前肢较后肢细弱,前、后肢贴体相对时,雄螈指、趾末端重叠或达对方的掌、蹠部,
雌螈的相遇或不相遇;指、趾细长而略扁,末端钝尖,均无蹼;指4个,指长顺序为3、
2、4、1,外掌突明显,呈锥状;趾5个,趾长顺序为3、4、2、5、1,第三、四趾几等
长,内蹠突不甚明显,外蹠突明显且呈锥状。
尾长短于头体长,雄螈尾长为全长的34%,雌螈尾长为全长的39%左右;尾侧扁,
尾肌不发达,尾鳍褶较平直,尾末端钝尖;肛部隆起,肛孔长裂形。
皮肤较粗糙,头、背、体侧及尾部满布较大痣粒;枕部“∨”形隆起与背部脊棱相
连,直达体后端尾基上方;耳后腺不甚明显;颈褶明显;咽喉部有细痣粒;胸、腹部较
光滑,有细横皱纹。
生活时背面蓝绿色渲染棕黄色;枕部隆起,嵴棱和四肢棕黄色;尾背鳍褶边缘部位
带棕色,肛部和腹鳍褶边缘纯橘红色,不达尾末端;尾肌及尾末端蓝色,散有不规则的
黑斑。眼后角下方和口角部醒目的橘红色圆斑。腹面由咽喉部至肛前方为灰蓝色与橘红
色交织成的不规则花斑。
液浸标本橘红色部位变成白色,尾部的黑斑点不很清晰,但浸没在水中仔细观察仍
可见到。
第二性征:雄螈体较小,肛部明显肥肿隆起,肛孔纵裂,其长度约为雌螈的两倍,
后端有数条绒毛状突起;尾部蓝色,黑斑明显。雌螈肛部略隆起,肛裂短,前端有一突
起;尾部不是蓝色,或有小黑斑。
表60 蓝尾蝾螈指名亚种成体量度(贵州:水城)
Table 60 Measurements of adults of Cynops cyanurus cyanurus Liu,Hu et Yang (Shuicheng,
Guizhou)
单位:mm
16♂♂ 13♀♀ 16♂♂ 13♀♀
全 长
TOL 72.5~85.0
78.0 74.5~99.5
87.3 眼 径
ED 2.7~3.5
3.1
7.2% 2.6~3.8
3.3
6.9%
头体长
SVL 40.5~48.1
43.1 38.2~57.2
47.9 腋至胯距
AGS 18.0~26.3
23.5
54.4% 22.8~28.8
27.3
57.0%
头 长
HL 8.2~10.5
9.4
21.8% 9.3~13.2
10.8
22.5% 尾 长
TL 32.3~37.6
34.2
79.2% 31.4~45.2
39.4
82.3%
吻 长
SL 3.4~4.2
3.9
9.0% 3.5~4.4
4.0
8.4% 尾 高
TH 6.2~8.0
6.9
16.0% 6.2~8.8
6.9
14.4%
头 宽
HW 9.4~10.0
9.1
21.1% 8.5~11.3
9.5
19.8% 尾基宽
TW 3.6~4.7
4.1
9.5% 3.6~4.9
3.9
8.1%
头 高
HH 6.0~7.4
6.5
15.0% 6.2~9.6
7.3
15.2% 尾中部宽
TMW 2.0~2.4
2.1
4.9% 1.9~2.4
2.2
4.6%
眼间距
IOS 3.0~4.0
3.2
7.4% 3.2~4.0
3.7
7.7%

卵:卵胶囊为椭圆形,长短径为4×3mm左右,大者可达4.3×3.4mm。卵粒圆形,卵
径1.8mm左右,动物极褐色,植物极乳黄色。
生物学描述 生物学资料 蓝尾蝾螈螺指名亚种生活在贵州水城县德坞,海拔1790m的一个水塘
内,水塘较浅,水深仅4Ocm左右,塘内长有水草,塘的周围植被稀少。解剖采于6月
19日的雌螈,卵已进入输卵管,由此推测蓝尾蝾螈在水城地区的产卵季节在6月下旬左
右。1959年7月将蓝尾蝾螈带回室内,经过饲养至1960年3月。体背面黑棕色,所有
各部橘红色斑仍极鲜艳;雄螈尾部的蓝色不明显,黑斑隐约可见,肛部不肥肿。
分布信息 贵州|(水城)。;
文献 中国动物志 两栖纲(上卷) 总论 蚓螈目 有尾目